返回首页

文脉传承历久弥新让川剧焕发时代生命力

时间:2023-12-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巴蜀大地上闪耀。11月29日晚,由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主办的“川流不息”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在成都城市音乐厅落下帷幕。活动上,川渝川剧名家及新秀同台呈现戏剧精粹,充分展现川剧艺术的深厚底蕴、独特魅力和近年来川剧振兴取得的成效。

  开场戏曲舞蹈《你从历史中走来》,艺术地展现出4个川剧重要流派的创新演变。演员们的生动表演中,一幅川剧约300年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的发展图景徐徐展开。

  戏曲,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华戏曲五大剧种之一,川剧是时间长河里历久弥新的宝藏。传承、保护、发展,是振兴川剧的重要任务。

  我省历来高度重视川剧振兴发展。1982年,四川印发文件提出“振兴川剧”,并成立了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统筹全省振兴川剧事业全局,做好川剧“抢救、继承、改革、发展”(即振兴川剧“八字方针”)工作。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川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汇演中,绝大部分参赛剧目是传统戏,充分体现了文脉传承,如《柳荫记》《红梅记》等。其中,获得大幕戏优秀剧目奖一等奖的川剧《卧虎令》,就是传承的生动写照。40多年前,演员陈智林看了川剧名家杨昌林表演的《卧虎令》,决定入行川剧。如今,陈智林成为省川剧院院长,是川剧的中流砥柱,获得文华奖、梅花奖等国家级大奖,与“00后”学生同台演绎《卧虎令》《龙凤呈祥》。

  传承中,人才不断涌现。本次汇演中,南充市川剧团主演的川剧《白蛇传》,演员中95%是“90后”“00后”。青衣、文生、武丑、老生等风采,变脸、吐火、水袖、翎子功、托举、旋转等川剧绝技,被这些年轻演员表演得生动传神,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舞台经验化作戏曲研究,为文脉传承提供养分。40年来,四川先后出版《川剧剧目辞典》《川剧传统剧目集成》《川剧表现手法通览》等川剧理论书籍、工具书、专着、丛书等100余部,翻录修复黑胶、磁带等音频数据,整理归纳大量珍贵的手稿、唱词、曲谱、照片等数据,数据库容量达20T。“已故川剧名家影像资料数字化保护工程”入选原文化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还有蓝光临、肖德美等川剧名家陆续制作书本、视频教材。

  本次汇演为刘世虎、杨昌林、李天鑫、刘兴明、毛世君等坚守在基层、一线,为川剧争得国家级荣誉等的创作者颁发特别贡献奖,也以“年度英才”的荣誉嘉奖川剧幕后帮腔杨茜、内江市川剧团大幕戏《绣襦记》主演黄筱雅等“00后”演员。

  保护川剧新芽,为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培育人才梯队,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川剧才能生生不息。目前,全省有国有川剧院团(单位)17家,以四川省川剧院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为龙头,自贡、内江、南充、达州等地薪火相承,还有较为活跃的成都市成华区百家班川剧团、绵阳天青苑川剧团等民营川剧团7家。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振兴川剧和曲艺重点工程部署。2019年印发《四川省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振兴川剧和曲艺20条具体举措。

  框架搭建起来,川剧的生命力在丰富的活动中丰满起来。“老带新”成立戏曲名家工作室、连续举办六届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川剧经典好戏连续在央视展演、组织中小学生川剧传习展演、联合重庆市举办两届川剧节、7朵“小梅花”竞演……川剧振兴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以来,振兴川剧取得丰硕成果,完成100多位艺术家、200多个代表剧目的传承整理,出版川剧研究成果200多部,推出优秀剧目100多部,5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草鞋县令》获得文华奖。国家级、省级川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增加到45人,23人获得“梅花奖”。

  《草鞋县令》《尘埃落定》《死水微澜》《巴山秀才》《还我河山》《南海李准》……近年来,四川精品剧目频出,在展示戏曲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的同时,通过现代多元创新的舞台表达形式,引发观演热潮。

  川剧频频“出圈”背后,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务实举措。以《草鞋县令》为例,既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有充满现代创造性的表现手法,贴合新时代的价值需求,引发观众的广泛共鸣。好作品背后,是不断地打磨。主创陈智林透露,创作中数易其稿,经过20多次的剧本修改及数月排练,以深入人心、深入人性的表达方式,呈现出四川什邡历史名人纪大奎惟民至上的形象。陈智林说:“这是振兴川剧40余年的一次成果检阅。是精品好作,吸引了观众。”

  攀高峰、制精品,川剧的传承、保护、发展,需要走出去,并探索市场寻观众。6月,四川省川剧院携《白蛇传》《和亲记》以及川剧经典折子戏专场,献演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办的“中国戏曲节”;9月,两度赴韩国演出。今年以来,《草鞋县令》继续全国巡演,在北京、上海等多地的演出,都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川剧还刮起潮流风。成都川剧艺术中心锦江剧场揭牌,旨在打造新国风沉浸式川剧演艺驻场项目,让川剧文化“潮”起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爱上川剧。

  一批民营剧团,逆势破圈。从濒临倒闭到演出爆满,如今的三花川剧团演出场地,不仅有银发老人,还激荡着年轻人的欢声笑语。三花川剧团成员李龙开设了川剧团小红书账号。每天,该账号预告三花川剧团次日演出剧目及戏装体验等信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根据该账号的预告信息来看戏。在小红书上,很多网友称三花川剧团为“宝藏川剧团”。勤劳的演员、铁粉老戏迷、“守艺人”……三花川剧团,成为网友心中“最接地气的川剧团”。

  7月2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演员康勇率变脸方阵亮相。20秒,变换12张川剧脸谱,让全世界的观众了解来自天府之国的川剧。

  振兴川剧,精品荟萃。剧作家魏明伦创作了九台大戏,其中《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其剧作川剧《变脸》片段,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剧作《夕照祁山》,以高雅文学性获得文坛关注;剧作《潘金莲》,吸引着海内外观众。

  11月27日,90岁川剧剧作家徐棻获得2023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戏剧),成为继魏明伦后,我省又一位获此荣誉的川剧名家。徐棻说:“我明年还有新作和大家见面。”她多年来笔耕不辍,擅长用现代意识创作传统川剧。她的剧本,曾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大奖,还被移植到昆曲、滇剧等其他剧种,甚至在国外引起反响。她的作品《死水微澜》《尘埃落定》《欲海狂潮》《马克白夫人》等,为世界观众展现了四川故事。记者 李婷 边钰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