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基层减负”当减之有“度”

时间:2024-03-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把治理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近期,多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群众拍手叫好。

  “基层减负”当有尺度,莫让“减负”变“减责”。干部对基层实际了解不深不透,业务不精;责任感缺位,只求工作过得去,不求工作质量过得硬;工作作风不实,很少下沉一线,而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各地区各部门动真碰硬、真抓实干、举一反三开展整改整治,努力把干部从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证。努力做到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统一,做好政策宣传,加大检查督查力度,落实做好减负相关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基层减负”当有力度,莫让“减负”变“减速”。有的基层干部玩“文字游戏”,搞“纸面创新”,一天到晚守着电脑编数字、堆材料、造概念,“天天在基层,却没空下基层”,本应做一心为民的“服务员”,结果却沦为纸面材料的“缝纫工”。经过粉饰的形式主义隐藏更深,有时这种“充实的忙碌”甚至会感动到基层干部自己,但为患时间越久,负面影响也就越深。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抓紧抓实抓好,工作是干出来,不是写出来的、演出来的。多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干好当下事,多做长远事,多为群众谋福祉,才不愧于身上的使命职责。

  “基层减负”当有温度,莫让“减负”变“新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坚决防止“穷折腾”、搞“花架子”。完善考核办法,推动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把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着力解决各种创建示范活动存在的问题,不做华而不实的事,解决借调基层干部问题,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规范基层事务职责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审核把关。

  凡天下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基层工作必须从“细”“小”“实”上下功夫,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实实在在倾听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赢得群众认可。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