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时两位硬实力大佬却迟迟不行动他们是谁呢?

时间:2024-02-1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我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当时的日本人极为嚣张,妄图以数月的时间彻底消灭中国。在突入华北之后,日军组织20余万大军准备向上海发动总攻,中国军队则组织了50余万军队进行防御抵抗,这就是我国抗日史上着名的“淞沪会战”。

  在此后的多年抗战中,国军一般担任正面战场的阻敌任务,八路军则负责进行敌后工作,从侧面牵制日军。就在大家摒弃前嫌,为了国家和民族一致抗战的时候,却有两个手握重兵的军阀迟迟不肯动手。

  在说这两个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原本和老蒋不和,甚至是敌对的大佬,在抗战爆发后是如何做的。第一个就是有“四川王”之称的刘湘。卢沟桥事变是在1937年的7月7日,此后仅仅两天的9日,川康整军会议就已经闭幕了,此时的刘湘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万万没有什么回旋妥协的余地,只有去积极地进行抗战,才能保证川军在乱世中生存下去。

  而如果试图和日本和谈,那无异于与虎谋皮,不仅川军无望,整个中华民族也会沦为日本的奴隶。于是在会议闭幕后刘湘立刻通电国民政府,希望川军可以出川抗战,自己愿意担任抗日的先锋。

  时间到了13日,他再一次通电全国,建议号召全民族进行抗战,在民族危亡之际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把侵略者赶出中国。7月底,刘湘命令川军各部全部整备防御,等候随时出川作战。

  8月刘湘亲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他表示抗战中四川可提供军队30万,壮丁500万,和千万石(dàn)粮食。在返回四川后,他在省内召开了动员大会,希望全四川人承担起救国重任。刘湘的抗日决心由此可见一斑。不过遗憾的是,刘湘在1938年的汉口抗战前线因病去世,没有目睹抗战胜利的那一刻。

  第二位积极抗战的将领是白崇禧,他发表通电抗战的时间比刘湘稍微晚一点,7月21日他表示积极配合国民政府参加对日作战,还在8月20日和老蒋共同商议部署相关的作战计划。白崇禧向来以智谋出众着称,在分析当下形势后提出了对日作战应该遵循的六条原则,在抗战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8年他调任军训部长开始改组军事委员会,此后他开始训练自己手下的地方武装力量,让其变成一支敢于在战场上与日寇拼杀到底的勇猛之师。白崇禧还非常注意人才的培养,他建立各种军事院校,改进各兵种的战术,始终着眼于整个抗战大局。

  在抗战初期,白崇禧就担负了很多重要的职责,所以国民政府很少会让他到前线冲锋陷阵。但这明显不是白崇禧想要的,他经常会代表大本营在各前线大营内巡视慰问官兵,鼓舞士气。另外他还参与前线作战的直接指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他提出的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抗战原则让一线部队损失大幅减少,而且为我国的反法西斯事业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除了刘湘和白崇禧之外,一些势力偏小偏弱的军阀也都为抗战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至少态度是积极的,比如东北军、西北军、滇军、晋绥军等等。不过有两位硬实力大佬,手中握有重兵却迟迟不肯出兵抗战,这就是有“西康王”之称的刘文辉和有“新疆王”之称的盛世才。

  刘文辉和刘湘本是同宗,一开始也在四川发展,后来在和刘湘的地盘争夺战中败走西康。刘湘病逝后,刘文辉在四川发挥出了很大的影响力。但由于他和老蒋关系不睦,一直控制川军不被国民政府掌握,因此当时的西康省也成为老蒋难以插手的地方。

  如果说消极抗日的二王中谁更可恶一些,那绝对是盛世才。毕竟刘文辉只是执着于和老蒋抗衡,对整个抗战事业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没有铸成大错,这个盛世才就不一样了。他本人很早的时候只是东北军的一个普通将领,后来通过关系去了新疆,并且慢慢成长为头号军阀。

  由于当时苏联对新疆的局势影响很大,盛世才在态度和情感上逐渐与苏联暧昧起来。他一味地讨好和献媚苏联,丝毫不关心中原的抗战事业,并且也为新中国成立后轰动一时的“伊塔事件”埋下了隐患。

  我们中华民族最终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种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已经超越了一切,永远会铭记史册不被磨灭。而那些不以民族大义为主,甚至谄媚日本,甘愿沦为汉奸的人,也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到后人的不齿和唾骂。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里,更要牢牢记住先辈的付出牺牲,继承他们的伟大遗志。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